【食用安全】樽裝飲品開封48小時細菌量急增30萬倍 專家教5招減食物中毒風險

食用安全

發布時間: 2022/06/29 12:41

分享:

分享:

樽裝飲品開封48小時細菌量急增30萬倍,專家教5招減食物中毒風險。

本港連日酷熱,高溫下不少人外出時都會買冷凍樽裝飲品解渴。不過,樽裝飲品對嘴飲後,嘴巴的細菌會進入飲品內,令細菌大幅滋生;加上未飲完的飲品會放入袋中保存,高溫下存放更容易有食物中毒風險。日本有試驗所實測5款樽裝飲品開封後高溫保存48小時後細菌量,結果驚人。

最新影片:

根據日本新聞節目報導,栃木縣宇都宮市衛生環境試驗所,對5款曾對嘴飲用的樽裝飲品進行實測,包括:咖啡牛奶、麥茶、運動飲品、100%橙汁及綠茶。試驗人員將5款飲品放於攝氏30度的機器中,保存48小時,結果顯示,咖啡牛奶細菌量激增最多,在24小時增約1萬倍、48小時增30萬倍以上。其次則是麥茶,細菌量在48小時後增10倍以上。

專家解釋,由於細菌以糖分及蛋白質作為食物,而咖啡牛奶的糖分及蛋白質豐富,能使細菌大幅繁殖。另外,麥茶以大麥種子為原料,含較多碳水化合物,也提供了豐富營養令細菌繁殖。

相反,運動飲品、100%橙汁及綠茶的細菌量反倒減少。專家指出,運動飲品及100%橙汁具酸性,不利細菌繁殖。而綠茶含有兒茶素,也有抑制細菌繁殖的效果。

點擊圖片放大
+4
+3

攝入過量細菌可致嚴重疾病

對嘴飲用後的麥茶分別在冷藏及常溫環境保存,24小時後兩者細菌量可相差約260倍,其中金黃葡萄球菌數量由600升至3,700個,升超過6倍;而1g內有10萬以上的金黃葡萄球菌,可導致食物中毒。

根據本港衞生防護中心資料,金黃葡萄球菌主要透過直接接觸傷口、分泌物和污染表面而傳播。帶菌者沒有病徵,但病菌偶爾會引起疾病如血液感染、食物中毒。血液感染嚴重時,可引致皮膚和軟組織感染,出現紅腫、觸痛或流膿;甚至可引致敗血病、肺炎或壞死性筋膜炎等。

而食物中毒時,症狀輕微人士會出現肚痛腹瀉症狀,嚴重有嘔吐症狀。專家指出,當懷疑出現食物中毒,不應自行用藥,首先要補充適量的水和鹽,將細菌排出體外;再遵循醫生診斷,按指示服藥。

5招減食物中毒風險

TOPick曾請教本港生物及化學專家關志邦,他指出,未能一次飲完的樽裝飲品最好放進雪櫃。一般低糖、弱酸性飲品,可以在室溫環境擺放一天飲用,但奶類飲品則最好不要擺放過夜。同時,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食品與健康科學學系副教授方麗影博士也表示,奶類產品開封勿放室溫多於兩小時;飲品最佳存放溫度為攝氏4度的低溫環境。

另外,一些如咖哩、燉煮等料理,由於份量較大,若原封不動放在鍋中,在攝氏40到50度溫度下,可導致產氣莢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繁殖。日本厚生勞動省建議,食物煮好後應先移離火源,放入淺底的容器中盡快散熱。冷卻後放入密閉容器,再用保鮮紙包裹好,最後放入雪櫃保存。

5招減食物中毒風險:

  • 避免對嘴飲用,將飲料倒至杯內喝。
  • 將飲料放進雪櫃內冷藏及盡快飲用
  • 仔細清潔廚具、雙手,避免細菌依附。
  • 肉、海鮮料理盡早放入雪櫃,避免細菌繁殖。
  • 過夜食材需徹底加熱才進食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

立即下載:https://bit.ly/34FTtW9

責任編輯:羅嘉欣